病例60结果与讨论nbsp无临床症

影像学表现:年CT示前纵隔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物影,边界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大小约3.4×1.6cm,CT值约34HU,与主动脉分界清楚。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病灶内可见多个更低密度区。本次入院CT示病灶约3.6×1.7cm,CT值约32HU,体积较前略增大,形态及密度未见明显变化。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右前上纵隔,大小约4×4×3cm,主要为实性,壁光滑,边界清楚,瘤体内有多发囊肿,与右侧胸腺关系密切,似胸腺来源。

大体检查:送检组织7×5×1.3cm,局部可见6×3.5×1.5cm囊实性肿物,包膜完整,实性部分灰白,细腻,质韧,囊性部分内含胶冻样物。

病理诊断:(胸腺肿物)胸腺小叶结构消失,可见大量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组织中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和中心细胞样细胞及浆细胞,部分淋巴细胞胞质丰富透明或淡粉染色,似单核样B细胞呈斑驳样分布,可见残留的胸腺小体和大小不一的具有上皮衬里的囊肿,淋巴细胞浸润胸腺小体和囊肿内衬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见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壁、包裹神经及侵犯胸膜包膜和包膜旁脂肪组织。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20片灶状(+),BCL-2弥漫(+),CD3和CD5灶状(+),CyclinD1(-),CD23灶状(+),Kappa(+)细胞数:Lambda(+)细胞数10:1,IgG4(-),CKAE1/AE3显示上皮细胞片灶状(+),Ki-67指数约10%。

倾向胸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如图1)。

图1

图2

讨论: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淋巴瘤)是结外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的一种,发病率低,仅占B细胞淋巴瘤的7.0%~8.0%,多发于胃肠道部位,还可见于咽淋巴环、皮肤、肺、甲状腺等?。发生于胸腺的MALT淋巴瘤极为罕见。国内仅有一例报道。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理与抗原的B淋巴细胞系统的持续刺激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胃幽门螺杆菌等,导致病变部位获得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后者异常增生可作为MALT淋巴瘤病理生理基础。

国外文献研究表明,胸腺MALT淋巴瘤好发于40-60岁女性,远东地区发病率较高。推测亚洲人种对该病存在易感性,与亚洲女性好发某些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桥本氏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等可能有关,其中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概率超过70%。但亦有文献称多器官MALT淋巴瘤可以发生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本病临床症状轻微,多无发热症状,全身淋巴结受累少,这与普通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不一致。

胸腺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为,病变发生于前纵隔胸腺组织内,很少突破包膜向外侵犯,局部可有血管包绕,但无挤压倾向,瘤体形态可不规则,边界多清晰锐利,以实性密度为主,CT值约30-70HU。囊变多见,可能由髓管上皮衍生结构(包括哈氏小体)转变而来(如图2国外文献病例多发囊变)。增强后肿瘤有强化。病变可长期局限于原发部位,呈惰性发展过程。胸腺MALT淋巴瘤和合并多脏器发生,笔者查阅外文报道合并腮腺5例,胃部2例、肺部3例。提示可疑其他脏器MALT淋巴瘤需观察胸腺是否异常,反之亦然。

本病例患者为女性,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病变的影像特征为前纵隔肿物,边界清晰锐利,呈实性密度,增强后见其内囊变影,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无侵犯。其影像表现与胸腺MALT淋巴瘤相符。

胸腺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主要需与非侵袭性胸腺瘤(A型和AB型)及胸腺囊肿鉴别。后两者临床更为常见。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影像学上肿块多局限于前纵隔或延伸至中纵隔,多偏向纵隔一侧,形态规则可有分叶,密度均匀,多呈实性,边界清晰锐利,囊变坏死少见。增强扫描胸腺瘤强化明显,血供丰富。胸腺囊肿临床少见,多位于前纵隔,少数可位于中纵隔。呈圆形或卵圆形,界清,可见囊壁,伴感染时囊壁可增厚,甚至出现壁结节。囊肿内多为水样密度,伴感染或出血时密度可增高,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

(徐楠孙传恕)









































白癜风早期症状能彻底治愈好吗
白癜风特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ikhmm.com/ysbj/198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