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外科杂志,,54(07)
女性,63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1年入院。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脾内可见一个2.1cm×2.3cm中强回声,考虑脾血管瘤可能。因患者无其他不适,遂未予治疗,定期复查,约半年复查一次。复查期间,发现脾内占位逐渐增大,约一年后于外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胆囊结石、脾大,脾内可见一个7.2cm×5.0cm中强回声,考虑肿瘤可能。患者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等不适。既往高血压病、乙肝病史,4年前患者因脑膜瘤行脑膜瘤切除术。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HBV-DNA为3.14×,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2μg/L)和CA19-9(.1U/ml)均升高,甲胎蛋白(5.54μg/L)、CA(6.04U/ml)水平正常。腹部增强CT检查:脾脏内可见一个最大径约6cm肿块影,CT值约为23Hu,增强扫描时未见明显强化,考虑肿瘤可能性大,胆囊内结石(图1A)。后于我院行腹部MRI检查:脾脏实质内可见类圆形约73.0cm×51.0cm×6.8cm大小异常信号影,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内见多发T2WI低信号分隔影(图1B),弥散加权像呈低信号,反相位图像异常信号影强度未见降低,动脉期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期边缘轻度晕样强化,其内分隔见轻度渐进性强化,病变与胰尾分界不清,胰尾近脾门处可见片状不规则渐进性轻至中度强化。考虑脾脏恶性肿瘤可能,不排除淋巴管瘤合并感染累及邻近胰尾可能性。
术前诊断:脾脏肿瘤、胆囊结石。
图1:胰腺黏液性囊腺癌侵犯脾脏患者增强CT和MRI图像:1A示增强CT图像,可见脾内低密度肿物,增强扫描时肿物无明显强化,脾门处可见一个约2cm×1.5cm大小低密度肿物,肿物与脾内病变关系密切;1B示MRI图像,脾门及脾脏内可见T2WI高信号影,内有分隔
图2:标本剖面照片,可见脾内灰白灰黄色实性占位,部分脾脏肿瘤区域呈蜂窝状,近脾门处胰腺组织内可见一个大小约1.5cm×1.5cm灰白色结节(箭头所示)
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胆囊切除、开腹胰尾切除+脾脏切除术。腹腔镜探查示胰腺体部质软,胰尾部近脾门处粘连较重,不易分离,遂中转开腹,离断脾结肠韧带,完全游离脾脏下极及胰腺尾部下缘,完全游离胰腺尾部后方,将脾脏及胰腺尾部一并切除。术后剖开脾脏可见紧邻被膜处有一个结节状肿物(图2),大小约7cm×5cm×4cm,切面灰黄色、分叶状、质中,局部呈胶冻样,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脾门处可见胰尾组织内有一个大小约1.2cm×1.5cm×0.7cm结节状肿物,切面灰黄色、分叶状,质中,局部呈灰白间灰黄色。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图3)提示:胰腺尾部黏液性囊腺癌侵及脾实质,肿瘤大小7cm×5cm×4cm,癌周胰腺腺泡萎缩,周围脾实质淤血,胰腺断端未见癌,胰腺周围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术后第8天拆线出院,随访恢复良好。
图3:胰腺黏液性囊腺癌的镜下图像,可见大量不规则腺腔,腺上皮内衬高柱状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增大并见分裂象,排列极性消失,出现明显的核仁,囊壁上皮下可见出血,细胞质内及囊内有大量黏液,有间质浸润(HE染色×)
点击阅读原文白癜风治疗方法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