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面对的不是患者,而是来自患者身体的一些组织或细胞;病理医生服务的对象不是病人,而是一个个标本、一张张病理切片。透过一张张玻璃片,病理医生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病人,触摸到的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医院病理科曹庆生、陈卓静、刘洋等几名医生座谈,我们对他们一天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本期玉医之窗也将带您一起走进病理科,走进病理医生的工作,揭开病理诊断的神秘面纱...
病理科的医生要回忆昨天的诊断,哪些还需要查阅文献和参考资料?哪些要和临床沟通一下?哪些今天要做免疫组化?今天还有什么工作要做?把思路梳理清晰:1个肠系膜肿物病例需要询问临床病史、查阅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诊断;1个腮腺肿物病例需查阅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诊断;1个膀胱肿瘤的病例,形态学上介于良、恶性之间,除要求技术员对蜡块进行深切及免疫组化外,还要主动与临床沟通,询问是全部取材还是仅部分取材,以免漏诊;2个阑尾病例昨天免疫组化结果出来了,基本排除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要及时通知临床;1个前列腺增生病例切片中有灶状基底细胞增生和非典型增生,这例也要和临床沟通好;还有一个乳腺肿物患者需要术中冰冻...
开始查阅与卵巢肿瘤和肠系膜肿瘤相关的参考资料、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要点、免疫组化鉴别等,因为常规切片显示此瘤形态学与卵巢颗粒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癌等非常相似,且病人为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卵巢肿瘤浸润或转移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临床考虑的“胃肠间质瘤”,除了卵巢来源,还要注意与肠系膜原发的间皮瘤、纤维组织增生性小细胞肿瘤、低分化癌等鉴别,最终列出了一个卵巢原发肿瘤与肠肿瘤系膜肿瘤的简单鉴别表,包括要鉴别的各个疾病名称、临床及镜下特点、免疫分型等。处理完这例,接着查阅腮腺肿瘤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免疫组化鉴别等,因为本例不同于常见的腮腺混合瘤、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等,形态较为特殊,在以前的工作中从未遇到过,最终也列出了一个腮腺相关肿瘤的鉴别表,同样包括要鉴别疾病名称、临床及镜下特点、免疫分型等。
与临床科室逐个沟通,询问病史,解释特殊报告、切片做免疫组化,期间做了一例冰冻,好在是良性的,没占用太多时间。
病理医生在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检查、取材
临床医师反馈有用信息,肠系膜肿物患者20年前做过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手术,当时病理报告为“卵巢颗粒细胞瘤”。得知此信息后,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颗粒细胞瘤本身就属于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且这次肠系膜肿瘤形态学与之非常相似,这个结果与我们最初的判断一致,甚至有种免疫组化做不做都不要紧了的感觉。结合病史,这例可以明确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浸润性或转移性结节”,虽然这些有用信息来得有点晚。在做免疫组化的间隙,利用手机将显微镜下的腮腺肿瘤切片照成照片,并进行编辑后发到“病理联盟”和“头颈病理群”里邀请同行讨论。
一名患者(在病理科报的是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因组织较少无法确定是否伴有癌变,建议进一步检查)要求再医院会诊,通过交谈得知,医院会诊: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伴早期癌,建议手术;医院会诊意见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可疑癌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医院病理诊断: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建议保守治疗。患者非常紧张,医院不同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也产生了怀疑,既不想手术又怕病情发展,所以咨询了很多问题,医院会诊需准备的资料、注意事项等向病人做了详细说明,以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早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免疫组化结果出来了,肠系膜肿瘤免疫表型符合卵巢颗粒细胞瘤特点,有了病史资料和免疫组化支持,最终诊断:(肠系膜肿物)卵巢颗粒细胞瘤浸润或转移性结节。医院的病理医生在群里讨论后,有的考虑低分化鳞癌,有的考虑腮腺导管腺癌,有的考虑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有的考虑肌上皮癌,并提出了各种进一步检查的方案。科内经过综合分析后,决定诊断肌上皮癌,医院会诊。
将这些疑难病例整理好并打印,打印好的报告将在第二天由技术员再次核对后,送到临床医生手中...
今天,他们的诊断任务全部完成,明天,他们还有新的任务,接受新的挑战...
了解更多资讯,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白点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