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精彩荟集李鑫微小胸腺瘤与胸腺内

医院

李鑫

随着双源CT及体检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微小胸腺病变被早期诊断。但临床中发现很大一部分术前CT诊断为微小胸腺瘤的患者,术后病理往往回报为胸腺囊肿。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直径<3cm的胸腺瘤及胸腺内囊肿患者的术前CT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探究术前影像学造成高误诊率的原因,并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对两种疾病进行精确的术前鉴别。本文以年1月至年7月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30例病理学确诊的最大直径<3cm的胸腺内囊肿(17例)和胸腺瘤(13例)纳入研究,且所有的胸腺瘤患者均无重症肌无力相关临床表现,其中有12例患者(7例囊肿,5例胸腺瘤)术前做了强化CT,对术前CT影像学资料(肿块部位、密度、卫星灶、肿块边缘情况、CT值、强化CT值以及肿块最大直径等)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并绘制CT值的ROC曲线以探索鉴别诊断胸腺内囊肿和胸腺瘤的最佳CT临界值。

结果发现年龄、性别、卫星灶、最大直径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在CT平扫中我们发现胸腺内囊肿的CT值平均在25.49HU,明显高于一般囊肿的CT值。胸腺瘤的CT值(37.53±6.64HU)要高于胸腺囊肿(25.49±10.59HU,P=0.)。当CT值为31.2HU时,可以作为鉴别诊断胸腺囊肿和胸腺瘤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82.4%)。对做了强化CT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一期强化的CT值,我们发现胸腺瘤的强化CT值与非强化CT值差(17.12±7.07HU)明显高于胸腺内囊肿的强化差值(6.99±7.68HU,P=0.04)。同时我们发现胸腺内囊肿的密度往往比胸腺瘤更均匀,边缘更光滑。

微小胸腺内囊肿误诊为胸腺瘤的主要原因是微小胸腺内囊肿的CT值要远远高于普通囊肿的CT值,甚至接近于胸腺瘤的密度,导致术前的错误诊断。目前我们认为导致囊肿密度增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囊液内富含蛋白成分并有部分囊内出血。我们推荐以31.2HU作为鉴别微小胸腺瘤及胸腺内囊肿临界CT值。同时强化CT检查有助于两种疾病的进一步鉴别。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khmm.com/yfcs/195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